大明嫡长子_第25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5节 (第2/3页)

不合适,那也一并换掉。

    ??还真就不信了,就当朝廷的官不是个官呗?

    ??眼下是到了明末不成!朝廷的统治还没有瓦解到这样一种地步吧!

    ??……

    ??……

    ??“这么说,王伯安这个法子,还真的有些用?”

    ??丰熙笑了笑,“连番恐吓,多少是有些用。大部分人也不是要拼命的架势。不过并没有彻底的解决问题,还是有些地方、有些人顽固不化,觉得咱们拿他们没有办法。”

    ??王鏊摸了摸胡须,“只要不是铁板一块,就是王伯安大功劳一件。至于剩下的也不用急,当初陛下的意思是要将打击走私和开海联系在一起。本官已经听说,京里有了动静。谁要是冥顽不灵,到时候自有办法。”

    ??“再有,本官已向京师行文,请求陛下将福建今年的税粮暂时抵作军需粮饷的储备,若是有变,即刻可用。若是有惊无险,那么该做何用就做何用。这样哪怕只收取部分税粮,于子初那边也当够用了。事后大局已定,那些拖欠税粮的账再和他们慢慢算!”

    ??最主要是,这帮人打着税粮不缴纳,然后让朝廷怪罪他们二人的算盘落空了。

    ??事后,王鏊怎么样也会将福建该缴纳的税粮收齐。

    ??“就地转为军需粮饷这个法子好。”

    ??不到福建当地,就不知道会遇到这个问题,不遇到这个问题,就想不出这个办法。

    ??总之福建大局能稳,对他们来说应当不是问题。

    ??“部堂,浙江那边如何?”

    ??在封建时代,福建的地位和力量都不如浙江,浙北毕竟还有大片的农田适合种地,湖州府、杭州府这些都要比福州府要好。

    ??尤其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不是说着玩的。

    ??而且浙江的进士多,就是在朝当大官也有。

    ??“一切都还是要等真的开海令下来才知道。”

    ??不管是什么宗族也好、淮王也好。

    ??朝廷的架势已经摆开来了,有没有胆量真的实打实的对抗,这才是更为关键的。

    ??在这样的等待中,时间其实过的很慢,但再慢,夏天还是会变成秋天,树叶会逐渐枯黄,天气会逐渐变冷。

    ??时间在流逝,各方人士再猜测朝廷的动向。

    ??九月时,浙闽总督王鏊去了一趟杭州。回来之后开始有一些消息传出来,是从总督府出来的。

    ??据说浙闽总督亲自去杭州乃是为了督办当地官员,批评了沿海州府商人私自出海之象既乱又多。

    ??九月中旬,司礼监忽然向浙、闽两省及整个大明天下转送一道上谕,

    ??它不是圣旨,而是一个发问,问得就是市舶司该不该撤。

    ??上谕问:“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浙闽两省七山两水一分田,朝廷海禁一严,百姓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或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罢市舶后,利孔在下,奸商外诱,岛夷内讧,海上无宁日矣。海禁禁之愈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逃亡海外者愈众。朕欲借此问天下,若百姓衣食无所出,如何不相率而勾引为盗?”

    ??第二百九十二章 圣旨:开海!

    ??皇帝是在九月十二日的经筵之上提出这个疑问的。

    ??经筵之制源远流长,但本朝太祖皇帝朱元璋对经筵并不推崇,洪武年间曾有晋王府右傅桂彦良陈言君前,曰:今当大兴文教之日,宜择老成名儒,于朔望视朝之际,进讲经书一篇。

    ??老朱家但凡有点性格的皇帝都带点‘混蛋’的味道,朱元璋更是其中‘佼佼者’,所以对于这个进奏,朱元璋没有管。朱棣同样如此,但太宗时期也有经筵日讲之制。

    ??只不过真的形成一项正儿八经的制度,是英宗正统时期。因为英宗少年登基,所以杨士奇等臣子为了教育好他,相互之间一商量就把这事儿给定了。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