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_第34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4节 (第2/3页)

,刘瑾便把东西拿了过来。

    ??“……说说吧。为什么写这本书。”

    ??“便是先前所说,微臣在船上巧遇了三位举人。他们都是扬州本地的商人之家,从小耳濡目染,于商业、钱财有不一般的理解。一路上,微臣与他们提到宝钞、白银、海贸、粮食。起哄有一句话微臣大受震撼。”

    ??“什么话?”

    ??“朝廷开海之后,茶叶、瓷器、丝绸大量输往海外,而白银大量输入中国,长此以往,则中国白银愈多,银价势必日益降低,于是米价、盐价必然逐渐昂贵,到最后反倒是银子越多,百姓越艰苦。而若要解决此危机,就是在换白银的同时也换一些粮食。只有粮食才能饱腹。”

    ??“三个举人?”

    ??顾佐立马开口,“陛下,此三人妄议朝政,确有不妥之处。不过臣与他们相处好几日,已知他们并非不忠不孝之人,还请陛下能够宽恕他们。”

    ??“不,你会错朕的意思了。”朱厚照看了看手里的书,“朕是惊讶三个举人竟然能有这样的见解。其实他们说的很对。”

    ??刘瑾在一旁听了都略有意外,顾礼卿就是顾礼卿,其圣宠还真不是一般的好。

    ??“你这本书起名为《海贸论》,虽然还未翻开,但想必会非常精彩。至于那三人的名字,朕不问过多,眼看就要科举,先让他们考考看。名正言顺,朕这个皇帝总归是好安排些。”

    ??“陛下圣明!”

    ??“至于你们的讨论,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货币的本质。即货币本身并不具有价值,是因为人人承认它,它才具有价值。实际来看,朝廷用丝绸、瓷器换取粮食也是一个划算的交易,这些都没问题。但不可以因此就说货币没什么用。”

    ??“比如朝廷要修路,银子还是最好的资源,用瓷器、用丝绸就都不好使,至少不方便,所以一段时期内,让海外之银输入中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其实有些像先前朕与你所说的事,便是要给百姓谋生的手段,让他们有银子可花。海外的白银输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白了,经济活动必须要有足够的货币量。

    ??如果货币不够,交易麻烦,其实是蛮大的制约,甚至可以说几乎不要想着繁荣两个字。

    ??历史上的大明在这个时期还是属于白银比较少的国家,所以才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有数亿量白银输入。

    ??从市场角度来说,如果银价在中国贱到没人想要,那么商人出海的贸易自然就不愿意要白银了。可实际上并未出现这样的情况。

    ??“朕还听说,东瀛之国有巨大的银矿。”

    ??“银矿?!”即便是顾佐也出现了瞬间的羡慕。

    ??羡慕就会想要。

    ??不过这些都离得还远,大明朝连像样的水师都没有。

    ??“只是听说而已。礼卿,朕还是先看看你这本书。若你不介意,朕就在边上做些批注。”

    ??顾佐受宠若惊,“微臣自会如陛下所愿。”

    ??“好,那你先退下吧。”

    ??“是。”

    ??朱厚照其实有种怪异的感觉,

    ??如果不是他这个后世来客,大明怎么会有人去思考贸易和货币?

    ??所以他便带着一丝好奇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

    ??《海贸论》的名字起得有些随意,不过却不影响它的内容,这本书整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 分介绍了朝廷开海的背景。

    ??实际上就是当初朝廷所考虑的浙闽百姓出海为生的一些理由。

    ??朱厚照觉得他回避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洪武年间朝廷为什么禁海。臣子不敢写,但他这个皇帝则可以做决定。

    ??任何时代都有其特点和特别的缘由,开国之初,面对东南和北元的两面夹击,太祖皇帝做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