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_第7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52节 (第3/3页)

过200%以上的收益。

    ??除此之外,大明的黄金与白银比例为1:4,而在西方同期的比例则为1:12,这其中的利益也非常巨大。

    ??简单的换算就知道了,载着400两的白银抵达东方,折算成100两黄金,再回到西方就可以变成1200两。

    ??这只是其中的两种获利手段,实际上还有更多。

    ??总而言之,在巨大的利益推动下,隆庆开关后的百年间,大明就像一个白银黑洞,吞噬着世界各地涌入的白银。

    ??而忽然充足的货币供应,对社会的直接影响亦非常明显。

    ??首先就是商品经济的快速繁荣,

    ??因为进入市场的货币多了,拥有大量货币的人,或者说叫富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就会开展再投资的经济活动。

    ??等到繁荣期过去以后,过量的货币供应就会导致银价下跌,物价上涨。

    ??王守仁所面对的就是这个问题。

    ??话说回来,正德二十年的朝廷要求更新鱼鳞图册,他治下的南直隶几府大多都没有完成这项工作。

    ??山东快,一个是刘健的功劳,但在客观上,那是因为山东的经济形态变动不大,土地交易规模有限。

    ??但王守仁完不成,也不是他没功劳,而是因为江南的土地变更的太多了。

    ??从春天到夏天,一直没动静的情况下,王守仁也着急了。

    ??于是乎他开始走出巡抚衙门,开始到各个地方实际进行了解,他在做官的同时,在江南也进行了大面积的学术传播活动,提倡知行合一的他,绝不是只坐在衙门里办公,而是会根据实际的需求去了解当下的变化。

    ??从南京一路走到松江府,他听到的都是差不多的情况。

    ??松江府的现任知府是王以旂,正德六年进士,他向王守仁禀报,“自正德十六年朝廷在江南地区改良税法,由农田改为桑田的现象便屡有发生。朝廷如今要重新更新鱼鳞图册,但却没有当初的人力支持,眼下已经是加急在做了。”

    ??王守仁在江南这么些年,他是了解这个情况的,“苏湖熟、天下足,这个说法真是要改改了。本官此次遍访诸县,就是要将这些都了解清楚,以便向皇上禀报。”

    ??无商不富是不假,但是无农也不稳啊,江南这块地都种桑、不种粮,平日里还好,但就怕有个万一。

    ??说起来朱厚照在江南地区的经济改革是最为‘激进’的。

    ??首先是路引制取消,因为商业社会要求物资、人员、资本的快速流通,慢下来都是成本。

    ??其次是赋税制改革,

    ??因为取消路引,官方不再掌握人员的流动,自然就没办法再收取人头税。

    ??所以不得不推行土地税和人头税的合一。

    ??实际上就是加征土地税,取消了丁税这个说法。现在民间到底多少人口,朝廷已经没有准确数据了,但其实也别太高看自己,原来也不准。这个事是另外一项社会制度改革,暂且不提。

    ??总之,这是关于税收比例问题。

    ??在税收收取形式上,朝廷亦有改动。

    ??正德十六年,朱厚照首先在南直隶地区推行后世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正德十七年这个范围扩大到杭州、湖州、宁波三府。

    ??不过他所实行的一条鞭法,并不完全同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张居正看到的是传统赋役法的弊端,将所有税收统一以白银形式收取,方便的是官府、朝廷。但他强制推行按照白银收税,会给老百姓带来很多问题。

    ??比如说,大明虽然经历了白银货币化,但大明太大,穷人占据了9成以上,这些人都靠种地过日子。小农经济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他们也没有深嵌到商业交易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农民,哪来的白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