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第5/34页)
影《红色男爵—空中骑士的传奇》。 ??王牌飞行员 ??为了纪念战功卓著的空中战士,国际惯例将击落敌机数量超过5架的飞行员称为“王牌飞行员”。从此世界上第一位王牌飞行员是上文提到的最先将机枪搬到空中、并促使德国发明“射击同步协调器”的法国人罗兰加洛斯。一战中最伟大的王牌飞行员是德国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击落飞机80架,另有法国鲁内保罗丰克战绩75架,英国威廉毕晓普战绩72架,意大利佛朗西斯科巴勒可战绩34架。二战是“王牌飞行员”的时代,尤其是德国,107位德国飞行员击落敌机超过100架,其中战绩最好的埃里希哈特曼,共击落敌机352架;日本头号王牌飞行员是击落94架敌机的岩本彻三,苏联是击落62架敌机的伊凡尼阔日杜布,英国是击落40架敌机的马德克帕特尔,美国是击落40架敌机的理查德邦格(由于经常难以判断敌机是否击落或被谁击落,历史学家还在不断修正着具体数字)。二战以后,空战规模大大缩减,新诞生的王牌飞行员也越来越少,美军在二战中曾有708位王牌飞行员,朝鲜战争中有39位,越南战争中仅3位,此后再也没有过王牌飞行员。 ??1.4 苏联伊-16:现代战斗机雏形 ??一战结束后,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制空权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争相发展各种飞机。20世纪20~30年代也是航空工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伊-16就是在这次浪潮中诞生的一种重要机型,它的诸多设计元素被后来的活塞式战斗机甚至今天的现代战斗机所沿袭。 ??厚积薄发 ??伊-16的前身是苏联天才设计师波尔卡波夫研制的伊-3、伊-5、伊-6、伊-7、伊-9、伊-10、伊-11、伊-13、伊-15等一系列战斗机。其中,伊-3是苏联完全自主研制的第一款战斗机,而伊-15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性能最优异的双翼战斗机,以卓越的空中机动性得到了苏联空军的长期青睐。基于这种雄厚的技术积累,波尔卡波夫于1933年研制了极具创新的伊-16战斗机。 ??伊-16长6.1米,高2.6米,翼展9米,空重仅有1.5吨,比二战时期的主力飞机都小一号,但其速度可达450千米/小时,比当时世界上其他主力战机的速度高出100千米/小时左右。伊-16装有20毫米机炮和7.62毫米机枪,是最早配备机炮的战机之一。在速度和火力上占有双重优势的伊-16马上装备了苏联空军,与适于低速盘旋缠斗的伊-15搭配作战,战果卓著。 ??现代战机鼻祖 ??伊-16不仅性能优异,而且更为可贵的是它首创了多种重要设计,从中可以直接窥视到现代战斗机的身影。 ??首先,伊-16采取了悬臂式下单翼。在此之前,飞机大多使用双翼布局,机身两侧各伸出上下并列的两个机翼,中间用支柱和张线相连,这是因为早期飞机多用木材和蒙布制造,自重较大,加上发动机功率不足,不得不采用较大的机翼总面积来提高升力。然而,随着飞机速度的提升,两个机翼和支柱所带来的阻力越来越大,而且严重妨碍了飞行员的空中视野。美国波音公司率先在p-26战斗机上尝试了单翼,但仍需要机翼上下方与机身连接的支撑钢线来维持机身结构,依旧增加了飞行阻力。伊-16则彻底取消了这些零件,只有两个干净的机翼从机身上延伸出来,好像向两侧平直举起的双臂一样,从而大大提升了飞行速度。自此,双翼飞机也基本告别了战机舞台。 ??其次,伊-16使用了全封闭式座舱。早期的战斗机飞行员都坐在一个敞开或半敞开的座舱里面,有些机型在面前增设一个玻璃风挡。可以想象,即使在风和日丽的时候,高速飞行时产生的疾风、高空带来的寒冷等不利条件都会对飞行员产生极大的影响,更别说天气恶劣的时候了,因此,他们不得不以牺牲视野为代价而带上挡风眼镜,以牺牲灵活性为代价而穿上厚厚的飞行服。然而,所有这些对抗措施都不如伊-16所设计的全封闭式驾驶舱,后来的机型还增加了有利高空飞行的供氧设备,飞行员再也不必承受露天驾驶的痛苦,可以舒适地驾驶飞机进行空战。为了进一步保护飞行员,伊-16还为驾驶舱增设了防护措施,在座位后面安装了一块防弹钢板,后来还使用了防弹玻璃座舱罩,大大降低了空战飞行员的伤亡率,可谓是最人性化的创新。 ??此外,伊-16还首次使用了可收放式起落架。之前的飞机起落架是固定不动的,与双翼机上的翼尖支柱一样,是飞机速度提升的重要阻碍之一,而且如果起落架在空战中受损,飞机降落还要承担更多风险。伊-16设计的起落架可手动收回,起飞后,飞行员摇动手柄40余次,将起落架收回机翼,降落时松开手柄,起落架便可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放开。虽然方法繁冗原始,但实现了机身的光滑平整,有利于飞行速度的提升。 ??悬臂式下单翼、全封闭式装甲驾驶舱、可收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