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财娘子_第四十三章传宗接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传宗接代 (第1/2页)

自打幸福小镇的第二批居民到来,陈锦鲲就更忙了,新人口要登记在册,开荒的土地需要丈量,手底下的人不专业,专业的人没有时间。
  陈锦鲲决定先在新来的居民中选拔一部分人当做官差,他们从京都带来的多半是一些武夫,文化水平有限,只能从新来的那批流民中的读书人挑选。
  镇上的新公告贴出去才一天,县衙的门口就已经挤满了人,读书人落魄到流民的份上,大多数是没有啥背景的草根,稍微能粘上亲的都搭上士家大族的线,混上了一官半职。既然没那福气,只能随波逐流,来到这新开辟的边境小镇。
  难得碰上这新县衙招官差,不讲究出身,而且还待遇好,福利高,够条件的自然都想跃跃欲试。
  考试的题目陈锦鲲都已经选好了,第一轮是笔试,考核的是一些文理知识,基本国情,政治看法之类的;第二轮则是面试,由陈锦鲲亲自考核。
  两轮过后,陈锦鲲选出三十多个人,全部根据各自的才能分配到相应的岗位,然后陈锦鲲的工作就要轻松许多。
  同时,县衙里的岗位安排也定下来,方琼任捕头,他手底下的几个人,还有黄华标手底下的几个侍卫是捕快,而黄华标任县丞,作为小镇的二把手。
  整个幸福小镇的职位体系一形成,工作就要轻松许多,一千多号居民都已经正式编入档案,多一个人,少一个人都会有人知道。
  同样被登记好的还有镇子上的那些土地和房屋,房屋之前已经根据未来的人口数规划好,而土地的开垦则是一个未知数。新居民的到来,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边境越来越多的荒地被开垦出来,新上任的县衙职员把开垦好的土地丈量、登记,从此以后就划入每家每户每人的私人田地。
  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在这个世界,农业还是主要经济来源,大多数的小镇居民也是靠着土地里面刨食的。在边境这边开垦土地,不用向国家上缴税银,种出来的粮食都算自己的,那还不甩开膀子拼命开荒种田。
  而且,这小镇旁边就是一条新建好的水渠,种庄稼浇水都特别方便,第二批居民到来之后不久,原本是空空荡荡的边境土地上便像用刀切好的豆腐块一样,横七竖八的开垦了许许多多的荒地,很多百姓在上面种上了绿油油的蔬菜和粮食。
  看到这番景象,陈锦鲲心里面很开心,当初他之所以要在这里建立小镇,就是不希望这边境肥沃的土地一步步被其他国家的人所蚕食,况且有人居住在这片土地,也让其他想觊觎大渝国边境领土的人要小心谨慎,不敢再乱打主意。
  陈锦鲲的计划初见成果,而阿瑜也在为幸福小镇贡献力量。
  新来的流民当中有女人,先让他们到镇子上上几天课,考虑一下是想学刺绣,还是学习厨艺,有了这两样,至少在小镇上呆着不会饿死。如果既不想学刺绣,又不想学厨艺,只想好好种田的女人也可以,阿瑜会请人教她们识文断字。
  毕竟是幸福小镇的居民,连女人都不识字,传出去像什么话?
  要说起镇子上的那些孩子,那就更好办了,陈锦鲲已经派人在镇上成立专门的私塾,可以免费让孩子们上学。
  而那些流落至此的生意人,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向阿瑜这里申请贷款,只要让阿瑜认可的生意项目,便可免去利钱借到一笔本钱,然后拿着这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