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登基三年模拟(GL)_分卷(6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69) (第3/3页)

81章
  最后, 在满殿静默当中,皇帝终于拍板,同意了明昙撤除宵禁的奏请, 并要求她必须负责京城的安防,妥善安排禁军与顺天府衙役巡视, 万万不得有失。
  反观明晖那边, 在此事定下之前, 他就基本丧失了斗志左右埋在金丰书铺的暗线已经被拔除, 那再争宵禁也没有意义, 倒不如少费些功夫, 省的再惹父皇不悦。
  要知道,在秋猎过后, 皇帝可就没再给过他什么好脸色了
  因此, 宵禁总算被顺利取消,京城很快就变成了一座灯火阑珊的不夜城。
  政令甫一实施, 百姓们便闻风而动, 商铺也敏锐地抓住了良机,有不少几近关门的店面都再次起死回生,开门迎客,人声鼎沸不绝于耳。
  即使冬夜寒凉,但百年来,人们逛街的乐趣却从未消减:坊集日很快便重新恢复,家家户户都有年货要置办, 孩童们闹着要吃热腾腾的甜汤团,街头巷尾的铺子小摊也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若是再撞上腊八等节日,那只会更加繁华,倒真可堪称是复现宋时奇景, 如《东京梦华录》中所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京中百姓生于皇城根下,对新政策的接受和适应程度都很高,完全不曾惧怕夜晚;更何况,街上也一直都有禁军在来回巡视,直叫人们更加心安,对朝廷这个新政令给出了高度评价,纷纷赞誉陛下真是个心有百姓、远见卓识的明君。
  而朝堂上的动向传出后,连带着倡导此令的明昙,也被狠狠夸了个底朝天就差在街上立个牌坊,写满溢美之词,彰耀永徽公主为他们做出的种种实绩了。
  毕竟若要认真论来,放开宵禁后,最为直接得益的便是百姓与商铺。前者可以更好满足自身的娱乐或购物需求,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后者则会愈发生意兴隆,不断开发出新的消费形式,赚钱赚得盆满钵满,交税也因此痛快得很
  都是天子脚下做买卖的聪明人,谁愿意轻易同朝廷过不去呢?
  细细算一下便知,各家店铺的利润,比起解除宵禁之前都翻了一番,还在乎那点百中取五的小钱做什么?
  所以,在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入国库后,那些原本推崇重农抑商、对明昙颇有不满的守旧大臣和御史们,也不得不闭上了嘴,在上朝时悄悄往后站一站,以免被后者发现自己生疼的脸。
  没办法。有钱就是硬道理。
  人家九公主随便想个招儿,就可以给朝廷挣到银子,难道他们也能做到吗?
  不过事实上,明昙其实压根不在乎那些大臣们的想法她也正忙着数钱数到手软呢!
  在营业额提上来后,顺安书斋又招了许多帮工,日夜倒班,全天经营,售出的书也是一本接着一本,迅速变成白花花的银子,被周掌柜拿去钱庄兑成银票,秘密送入宫中。
  待明昙拿到之后,再由她细算数额,派人把分红或工资送到裕王府、翰林院,使得这些合作伙伴更为凝聚齐心,具备对企业也就是顺安书斋的归属感与积极性。
  一开口就是老职场人了。明昙如是感慨。
  而作为唯一一个充分信任她、因此被完全蒙在鼓里的七公主明暶,明昙则选择在两人约定好在御花园见面时,将其应得的分利交到对方手中,笑道:这下有钱了,是不是能听得起戏啦?
  明暶捏着厚厚的一叠银票,冲她露出一个罕见的开怀笑容,但却出乎明昙意料地、依然像之前那样摇了摇头。
  母妃近日用钱的数额愈发多了,甚至还打算变卖自己从闺中带来的首饰,明暶垂下眼睛,我不想让她过得如此辛苦所以,这些钱恐怕会别有用途,仍是不能与昙儿一同听戏了。
  不料会得到这样一个回答,明昙闻言一怔,立即蹙紧眉头,静贵人最近是在做什么?各个品阶的妃嫔在宫中自有用度,平日也没什么别的花销,还要那么多银钱作甚?
  我亦不知,明暶叹了口气,摇头道,依母妃的性子,是绝不会把这种大事告知与我的。
  静贵人素来宠爱七公主,只将这个女儿视为掌上明珠,甚至在对待过继到她名下的六皇子明晔时,态度都仅是平平淡淡。
  这属实难得。
  要知道,无论皇子是否有能力夺嫡,都将比公主更加值得托付傍身
  静贵人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却依然不为所动,反而在六皇子的生母宋答应刚被解除禁足后,便将儿子亲手送还了回去,允许他们母子二人仍在一起生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